本篇文章内容来自尚硅谷java核心基础免费课程的笔记整理(去掉了一些繁杂多余的内容)。
有零基础或者想看视频学习的可以去官网。
http://www.atguigu.com/
因为在深入学习公开的已知漏洞时发现自己的java功底不够。
于是又开了个新坑。
Java类和对象
面向对象的思想概述
类(Class)和对象(Object)是面向对象的核心概念。
类是对一类事物的描述,是抽象的、概念上的定义
对象是实际存在的该类事物的每个个体,因而也称为实例(instance)。
“万事万物皆对象”
常见的java类的成员有:
属 性(field):对应类中的成员变量
行 为(method):对应类中的成员方法(函数)
类的语法格式:
创建自定义类:
步骤:
1. 定义类(考虑修饰符、类名)
2. 编写类的属性(考虑修饰符、属性类型、属性名、初始化值)
3. 编写类的方法(考虑修饰符、返回值类型、方法名、形参等)
对象(实例)的创建和使用:
创建对象语法: 类名 对象名 = new 类名();
使用“对象名.对象成员”的方式访问对象成员(包括属性和方法)
说明:如果创建了一个类的多个对象,对于类中定义的属性,每个对象都拥有各自的一套副本,且互不干扰。
类的访问机制:
在一个类中的访问机制:类中的方法可以直接访问类中的成员变量。(例外:static方法访问非static,编译不通过。)
在不同类中的访问机制:先创建要访问类的对象,再用对象访问类中定义的成员。
对象的产生:
Person p1 = new Person();执行完后的内存状态。其中类定义如下:
class Person{
int age;
void shout(){
System.out.println(“oh,my god! I am ” + age);
}
}
对象的使用:
class PersonTest{
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 //程序运行的内存布局如下图
Person p1 = new Person();
Person p2 =new Person();
p1.age = -30;
p1.shout();
p2.shout();
}
}
对象的生命周期:
JVM运行空间中,对象的整个生命周期大致可以分为7个阶段:创建阶段(Creation)、应用阶段(Using)、不可视阶段(Invisible)、不可到达阶段(Unreachable)、可收集阶段(Collected)、终结阶段(Finalized)与释放阶段(Free)。
内存解析:
堆(Heap),此内存区域的唯一目的就是存放对象实例,几乎所有的对象实例都在这里分配内存。这一点在Java虚拟机规范中的描述是:所有的对象实例以及数组都要在堆上分配。
通常所说的栈(Stack),是指虚拟机栈。虚拟机栈用于存储局部变量等。局部变量表存放了编译期可知长度的各种基本数据类型(boolean、byte、char 、 short 、 int 、 float 、 long 、double)、对象引用(reference类型,它不等同于对象本身,是对象在堆内存的首地址)。 方法执行完,自动释放。
方法区(Method Area),用于存储已被虚拟机加载的类信息、常量、静态变量、即时编译器编译后的代码等数据。
匿名对象:
我们也可以不定义对象的句柄,而直接调用这个对象的方法。这样的对象叫做匿名对象。
如:new Person().shout();
使用情况
如果对一个对象只需要进行一次方法调用,那么就可以使用匿名对象。
我们经常将匿名对象作为实参传递给一个方法调用。
Java类的成员
属性(field):
语法格式:
修饰符 数据类型 属性名 = 初始化值 ;
说明1: 修饰符
常用的权限修饰符有:private、缺省、protected、public
其他修饰符:static、final (暂不考虑)
说明2:数据类型
任何基本数据类型(如int、Boolean) 或 任何引用数据类型。
说明3:属性名
属于标识符,符合命名规则和规范即可。
成员变量(属性)以及局部变量:
成员变量(属性)以及局部变量的区别:
当一个对象被创建时,会对其中各种类型的成员变量自动进行初始化赋值。除了基本数据类型之外的变量类型都是引用类型。
方法(method):
什么是方法(method、函数):
方法是类或对象行为特征的抽象,用来完成某个功能操作。在某些语言中也称为函数或过程。
将功能封装为方法的目的是,可以实现代码重用,简化代码
Java里的方法不能独立存在,所有的方法必须定义在类里。
方法的声明格式:
修饰符 返回值类型 方法名(参数类型 形参1, 参数类型 形参2, ….){
方法体程序代码
return 返回值;
}
其中:
修饰符:public,缺省,private, protected等
返回值类型:
没有返回值:void。
有返回值,声明出返回值的类型。与方法体中“return 返回值”搭配使用
方法名:属于标识符,命名时遵循标识符命名规则和规范,“见名知意”
形参列表:可以包含零个,一个或多个参数。多个参数时,中间用“,”隔开
返回值:方法在执行完毕后返还给调用它的程序的数据。
方法的调用:
方法通过方法名被调用,且只有被调用才会执行。
方法被调用一次,就会执行一次
没有具体返回值的情况,返回值类型用关键字void表示,那么方法体中可以不必使用return语句。如果使用,仅用来结束方法。
定义方法时,方法的结果应该返回给调用者,交由调用者处理。
方法中只能调用方法或属性,不可以在方法内部定义方法。